大眾網·海報新聞北京3月4日訊(特派記者 李兆輝 亓翔)“生態環保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而這是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大問題?!苯?,全國人大代表鄭月明說,我國實施了10余年的“限塑令”有待進一步加強,他建議國家盡快尋求綠色環保的新型替代材料,解決塑料垃圾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的嚴重問題。
3月3日上午,在全國人大代表、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住地房間,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和他聊起了老百姓身邊的“塑料袋危機”。
鄭月明說,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全球90億噸塑料垃圾中只有9%被回收利用,大多數最終堆積在垃圾填埋場或者流入環境中,嚴重危及自然生態系統和物種的生存?!鞍咨廴尽币呀洺蔀榘ㄖ袊趦鹊娜蚋鱾€國家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。
“自2008年6月1日起,中國部分地區開始實行“限塑令”,但效果并不明顯?!编嵲旅髡f,隨著電商、快遞、外賣等新業態的迅速發展,塑料垃圾污染問題變得日益突出。有關數據表明,2017年國內快遞包裝塑料袋用量約80億個,三大外賣平臺(美團、餓了么、百度)每天外賣訂單量超過2000萬單,如每單僅使用一個塑料袋,年使用塑料袋超過70億個。如每個塑料袋按0.06平方米計算,三大外賣平臺每天所使用的塑料袋可以覆蓋168個標準足球場!每年僅快遞包裝和三大外賣平臺使用的塑料袋可以覆蓋900平方公里。
鄭月明說,塑料垃圾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,尋求綠色環保的新型替代材料解決塑料垃圾污染問題具有重大意義。鄭月明建議,生物可降解材料因在堆肥環境下可以自然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,對自然環境不會形成任何壓力,成為替代常規塑料產品的最佳選擇之一,但目前因其生產成本相對較高、性能不穩定等因素,制約了其普及使用。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出臺了相關限制塑料使用的政策或法令,通過對塑料袋征稅、自愿協議、全面禁令等方式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,如意大利、法國、美國等已經強制要求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,并推行嚴格的獎懲措施。
“現階段我國生物可降解材料產品國內市場尚未完全打開、表觀消費量少?!编嵲旅髡f,主要原因有:一是生產成本相對傳統塑料高,價格缺乏競爭力;二是連續大宗穩定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,以及改性后廣泛應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國內技術尚不成熟。產品性能沒有傳統塑料覆蓋范圍廣,有待進一步提升;三是國內尚無明確的產品評價標準,市場較混亂;四是行業政策和相關法規不夠完善,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不夠強。
為此,鄭月明建議,在國家層面制定法規,鼓勵從業者和消費者使用“綠色環?!钡纳锟山到獠牧?。首先在一次性塑料包裝、購物袋、食品包裝、農用地膜等領域,制定限制使用塑料的法規,加大鼓勵和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力度;遴選擁有核心技術、能帶動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快速發展的龍頭企業,加大扶持力度。支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、國際合作等方式降低成本,提高產品質量,增強產品競爭力;參照發達國家標準并結合我國國情,制定生物可降解材料產品標準和評價體系,加強市場引導和宣傳,完善監管機制。